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魏传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人民·生活·艺术---访魏传义教授

2010-08-24 09:39:25 来源:《魏传义艺术作品集》作者:黄曼霞
A-A+

  看过《晨星》一画的人都会难忘那慈祥的双眸透出的古老民族的神采: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和那高大的青年背着行李包,肩负民族和祖国的使命迈步奔向远方,那天边带来希望和理想的明亮的启明星,那真实感人的画面,无不令人感到画家精深的艺术造诣。那么,该画作者魏传义教授是怎样理解和对待艺术的?带着崇敬和一丝疑虑,我采访了魏教授。
  踏着三月绵绵的细雨,推开那如林的书和画卷的工作室,我见到了魏教授。他那谦和儒雅的外表让我感到一种长者的慈爱和艺术家特有的神韵。我们的采访从怎样才能做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开始。“我来厦大以前在四川美院工作”,魏教授欣然打开了话题,“在那里,涌现了许多大家熟悉且喜爱的中青年画家,如创作《父亲》一画的罗中立。在指导他创作过程中,我觉得他的画之所以能使人震动,引人思考,就是因为他和人民血肉相连,息息相通。他在大巴山定居落户多年,与大巴山的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,人们称他为‘大巴山的儿子’。他深谙农民的困苦,懂得农民的欢乐,更理解农民的需求,所以他笔下的农民能引起我们对农民的热爱、赞美和强烈的责任感,激起我们内心的波澜,而不只是悲天悯人的长叹。不做生活的旁观者,这样的艺术创作才是心灵感受自然而又自觉的表现。现在的人都讲求自己的价值,那么我想,对于艺术家来说,把自己融铸在人民当中,创作出人民喜爱、社会欢迎的艺术精神财富去奉献给人民,做一个人民的艺术家,这应该是最高的评价了吧。”听到这里,我心里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,做一个人民的艺术家和人民教师,这决不是过时的口号用语。魏教授早年就读于四川省立专科学校和中央美术学院,曾长期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,历年有许多力作问世,他在四川美院从事油画教学期间,培养了许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艺林新秀,在巴山蜀水形成了一个充满生机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现实主义画风,获得盛誉,1985年他受命到我校创办艺术教育学院,现任该院院长及我校艺术研究所所长。
  “艺术创作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表现,是艺术家精神思想的结晶。”魏教授抿了口茶,把话题转向了如何进行艺术创作及对待艺术,“要搞好艺术创作,可以说是艺术敏感性(天赋)+下功夫+方法。不仅要下功夫学好本民族及西方优秀的文化,而且要注重到生活中去探索,生活会为我们提供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和题材。讲到对待艺术,我们作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,在注意创作方向的同时也要注意按艺术规律办事,这样才会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现代精神文化品质的作品。艺术事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,我又想说搞艺术的人在搞好艺术实践的同时,还应当注意艺术教育,‘江山代有才人出’我们的艺术事业才会得以延续和发展。‘人民为亲,天地为境,参乎造化,贵在出新’呐!”
  合上采访本,三月的雨依旧在下,枝头已泛出青翠可人的新绿,“到生活中去,做人民的艺术家”,咀嚼着这句话,我的心头顿时更感到了浓浓的春意。
  1992年4月15日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魏传义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